• <noscript id="4kgkk"><noscript id="4kgkk"></noscript></noscript>
  • <td id="4kgkk"></td>
  • <menu id="4kgkk"><center id="4kgkk"></center></menu><menu id="4kgkk"><table id="4kgkk"></table></menu>

    加快建設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、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樣板區、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

    渝北:創新引領,全力打造鄉村振興“升級版”

    大盛鎮青龍村

    日前,農業農村部、國家鄉村振興局公布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單位名單。全國共100個單位入選,渝北區名列其中。

    作為我市典型的集大城市、大農村為一體,擁有1200多平方公里鄉村面積的渝北為何脫穎而出?

    據渝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去年以來,渝北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,牢牢把握穩住農業基本盤總要求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堅決守住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、耕地保護、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三條底線,以創新這把“金鑰匙”,著力破解鄉村發展、鄉村建設、鄉村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,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實現農業穩產增產、農民穩步增收、農村穩定安寧。

    科技創新走好興農路

    數智融合,推進農業高質量

    通過地塊級三維數字地圖,實現果園環境立體化、“全天候”監測和生長環境的24小時全面感知;通過對遙感特征光譜分析全過程AI診斷,實現全過程智能管護;依靠智能傳感、模式識別、導航定位、路徑規劃、自動避障等技術支撐,高效協同智能農機,實現果園自主作業……近日,在渝北區大盛鎮青龍村2350畝標準化山地果園里,一系列優化升級后的“黑科技”成為“千里眼”“聽診器”和“指揮棒”,正在為立春后晚熟柑橘豐收、實現產量躍升目標再添助力。

    “全力探索丘陵山地特色智慧農業新技術、新應用、新模式,通過土地宜機化改造、農機智慧化應用,這里已走出了一條丘陵山地數字農業發展的新路子?!睋灞眳^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這種新轉變在渝北不再停于紙面,更不是個例。

    科技創新不斷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,新科技、新技術已然成為渝北農業新的代名詞。去年以來,渝北把科技創新作為提升農業轉型升級水平的重要抓手,推進農業生產方式創新和科技轉化機制創新,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。

    圍繞提能增效,渝北區整村整鎮推進丘陵山區互聯互通整治,配套機械耕作道、智能灌溉、農田配電等基礎設施,廣泛推廣智能化水肥藥一體化灌溉、病蟲害生物防控、設施農業物聯網、植保無人機等新技術新設備,不僅實現地塊“小變大”“陡變平”“零化整”,農業生產方式也由“肩挑背磨”變為“指尖操作”。

    實現創新成果轉化,渝北區啟動了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核心區建設,以平臺搭建為驅動,提速建設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孵化中心等科創平臺。同時以創新資源為要素,聚焦種子孵化、種苗培育、示范種植等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,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引領力、支撐力、帶動力,持續為鄉村產業發展賦能。

    從提能增效到成果轉換,一項項科技創新的舉措如有一粒粒載有創新夢想的種子,讓渝北農業“含金量”越聚越足。

    治理創新譜寫和美曲

    “四治”并舉,實現治理現代化

    “過去啥事都要干,啥都沒干好?,F在好了,職責明確,不但讓村委會回歸主責主業,還騰出了手腳,更能為村里辦大事?!边@是渝北區統景鎮遠景村黨支部書記游小峰發出的感嘆。去年,該村在理清村級事務的基礎上,對全村農田開展宜機化整治,新發展2000多畝高品質柑橘產業。雖然剛剛起步,但新變化讓他對未來充滿了信心。

    遠景村變化得益于渝北“四張清單”制度的深入推進。渝北區在推進鄉村治理中,善用自治清單、協助清單、負面清單、證明清單“四張清單”制度,理清村級組織工作范疇,明確基層工作權責,實現了“松綁減壓”提效能、高效服務為民謀發展、多元共治促和諧的目標。截至目前,累計減少部門和鎮街延伸事項340項,為村級組織總體減負50%以上。

    鄉村振興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,推進治理創新是鄉村振興的要素保障。上述“四張清單”則只是渝北推進治理創新的一個縮影。

    去年以來,該區牢牢把握建設首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區機遇,先行先試、深入研究,加快構建“135”治理格局,探索總結出了一大批基層治理創新模式,走出一條鄉村善治新路。

    在鄉村自治方面,該區大力推廣應用“積分制”“院落制”等治理方式,探索出“情理堂”“暢晚庭”“和心亭”“親親家園”等治理載體,打造了“民情茶室”“四張清單”在全國全市推廣先進經驗的鄉村治理品牌;在增強法治保障方面,創設了中心律師天天見、鎮街律師周三見、村居律師月月見“溫馨三見”公共法律服務品牌,培育了“桂姐調解室”“和為貴調解”“律師駐所調解”“天平調解”等一批具有渝北特色的調解工作品牌;在強化德治引導方面,打造了“理論麻辣燙”“文明農家樂”“巴新巴?!钡任拿鲗嵺`工作品牌,“理論麻辣燙”宣講經驗被中宣部面向全國推廣……

    從自治法治,到德治智治,“四治”并舉凝聚起鄉村發展強大合力,正讓渝北更多的村民享受到鄉村治理能效提升帶來的福利。

    改革創新共赴富裕約

    內外兼修,激活發展新動力

    時值寒冬,走進渝北區統景鎮江口村,遠遠望去,山坡上“推進三社融合,深化三變改革”的標語讓人感受到蓬勃的春意。該村與附近的遠景村、長堰村是渝北古洛環線鄉村振興示范帶的重要節點,在深化“三變”中,這里改革正酣。為促進產業發展形成集群優勢,目前江口村、遠景村、長堰村聯合成立了東河畔生產互助農業股份合作社,通過盤活5000多畝荒地,新栽優質特色柑橘,發展肉兔養殖、生態養魚等產業。

    “三個村的農戶以5397畝承包地經營權、359.85萬元資金入股合作社,占股80%;村集體以資源、資產、資金等入股合作社,占股20%?!睋灞眳^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“三變”改革的快速推進大大激活了村子的發展活力,不但村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壯大,農民收入也將得到穩定提高。

    改革創新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,上述案例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。立足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“三權分置”改革、提質擴面“三變”改革、縱深推進“三社”融合改革的改革實踐,不僅激活了渝北鄉村振興的資源活力,也大大激活了鄉村發展活力。

    而放大到全區,這種變化更顯成效。據渝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去年以來,圍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,渝北已實現全面提質擴面:截至目前,已累計組建178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,32萬余人成為村級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股東,探索形成了“九步工作法”“設置特殊股東”等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改革經驗,得到農業農村部的充分肯定;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,在全市率先消除“空殼村”基礎上,2022年全區實現經營性收入2.48億元,村均經營性收入140萬元,經營凈收益5111萬元,均村凈收益28.7萬元。

    除此之外,以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為突破口,渝北區還不斷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,加速實現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,走出一條具有渝北特色的西南地區縣域鄉村振興之路。

    從自我革新到協同創新,一項項改革實踐真抓實干走在前列,正讓渝北發展之路越走越實,城鄉一體越來越均衡。

    (據《重慶日報》)

    鏈接>>>

    發展看規劃

    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,需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,一年接著一年干,一屆接著一屆干,久久為功,持續用力。為此,渝北描繪出清晰路徑。據渝北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結合渝北區城鄉發展空間、產業功能區規劃以及鄉村振興發展需要,按照“串珠成鏈”“集中連片”“產村融合”“產景融合”的思路,到2025年,渝北將重點打造“一區支撐+四線示范+一園先行”(一區四線一園)的鄉村振興空間格局。

    其中,一區即圍繞打造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,建成西部丘陵山區特色農業創新高地、成果轉化基地、人才培養基地、國際合作交流基地;四線即古洛環線、南北大道沿線、印放線、玉龍線。古洛環線打造以果蔬采摘、農事體驗、養生避暑為主題的鄉村振興示范帶;南北大道沿線打造以農業觀光、民俗體驗為主題的南北大道農耕文化科普示范帶;印放線打造春可觀花、夏可避暑、秋可采果、冬可賞雪的農業示范帶;玉龍線打造以山水風光、高山氧吧、生態旅游為主題的都市旅游示范帶;一園即川渝毗鄰區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園,以高竹新區建設為契機,重點圍繞茨竹、大灣、興隆、木耳、高灘、壇同等鎮,全域打造觀光農業、創意農業、康養休閑、三產融合的特色農業示范園。

    編輯:陳道圣
    99久热精品
  • <noscript id="4kgkk"><noscript id="4kgkk"></noscript></noscript>
  • <td id="4kgkk"></td>
  • <menu id="4kgkk"><center id="4kgkk"></center></menu><menu id="4kgkk"><table id="4kgkk"></table></menu>